【台灣醒報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】頭戴黃色工程帽、身穿白色醫師服,五一勞動節,醫師勞動改革小組、醫勞盟、護理產業工會共同走上街頭,手舉「還我勞基法」、「規範護病比」等立牌,齊聲吶喊,「醫師從來就不該被排除在勞基法外,責任制絕對不是忽視醫療勞動權的藉口!」
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理事長張志華表示,從實習醫師林彥廷過勞死,到住院醫師蔡伯羌過勞職災,都顯示醫療人員長期過勞及醫療勞動環境險惡的困境。根據醫師勞動改革小組最新調查指出,實習醫師一天的工作量居然高達19小時,他質疑,醫師在如此惡劣的醫療環境下,若面臨H7N9疫情,我國是否有充足的備戰能力?
台灣醫學生聯合會醫師勞動改革小組執行委員陳秉暉,他也要求政府應以另訂工時的方式將實習、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,並享有勞保、職災等相關保障。他說,目前住院醫師平均每週工時高達100小時、實習醫師88小時,都超過美國醫學畢業生教育評鑑委員會所制定的每週總工時80小時規定,也遠高於勞委會規定的勞工每週42小時的法定工時。
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盧孳豔則說,總統馬英九曾在護士節時公開承諾「護病比為1:7」但卻一再跳票。她說,衛生署最新提出醫院評鑑標準的試評版本中,竟同意1名大夜班護士可照顧20個病人,因此上街爭取理想的三班護病比應為白天班1:5、小夜班1:10、大夜班1:13。
對此,衛生署醫事處長許銘能表示,將參酌勞基法優先研議醫師工時限制、職業災害賠償、保險條件,以及休假規定等,並以定型化契約方式進行規範。
許銘能進一步說,初步擬以住院醫師每週工時不得超過88小時,並訂定3種方案連續工作時數上限,實習醫師因其尚未取得醫師證書,又需在醫師指導下執行醫療業務,應依勞基法規定。
關於三班護病比,許銘能強調,目標每年至少增加護理人力2300人,預計105年可達到平均護病比1:7的目標。
圖說:醫師勞動改革小組、醫勞盟、護理產業工會共同走上街頭,爭取醫師納入勞基法。(Photo by郭庚儒/台灣醒報)